怎样做好技术驱动下的科学研究——听肖湘教授报告有感!

发布者:吴浩发布时间:2024-01-13浏览次数:190

首先非常感谢赵国屏老师推荐我来参加2023年度“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这一重大研究计划的年度汇报,并有幸聆听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40分钟的主题报告《MEER-技术变革驱动的深渊研究》。


听完第一个感受热血沸腾——中国一点也不缺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并有始有终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家!肖老师报告中还引用了赵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团队在整个马里亚纳海沟研究期间的艰辛付出:真的是“努力到无能为力。他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取样,即便面对多少次的台风威胁、几十小时不眠不休而带来的疲惫不堪和万米海底深处各种未知的潜在危险,他们无怨无悔!

 

听完第二个感受要完成一个好的科研项目,需要一帮有理想、有热情、有毅力更有能力、有执行力更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而这些元素,缺一不可用肖老师自己的话讲就是:应做尽做,精益求精。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肖老师列出的除他之外的12位关键项目岗位成员中有超过四分之三都是80后新秀。他们通过改进设备、制定样本自动化入库标准及开发多组学数据协同分析流程,打通了从海底原位到超算平台的全流程方法学体系(总计下潜 30+次,取样 1700+,测序 400Tb+)。他们还真正做到了“只有岗位、没有单位”,一心做好项目的忘我境界。另外,肖老师在报告中还提到了项目末席科学家的重要性:要执着有韧性、敢于‘冒死’进言;不仅要能跟领导,还要能跟所有关键团队成员高效沟通。

 

听完第三个感受更高层次的自然科学探索背后离不开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及艺术美学的熏陶。肖老师在报告中还重点突出了他们MEERMariana Trench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Research)项目科学设计上的哲学理念:极端生态环境中内在的能量基础、物种结构体系及共适应机制正好可以分别反映哲学体系中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借助摄影背后的美学构图原理,肖老师团队还从静态到动态、从近景到远景、从解构到重构等角度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生命做了高频次、高精度、高覆盖度的全景式立体调查。MEER项目还将从生态到细胞、从生命到地球和从定性到定量等三个维度,系统解析深渊(大于6000米)环境物种特性、深渊生命起源与适应机制及深渊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该项目不仅得到了重要的研究结果,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很难想象,该项目从立项到第一批重要进展投稿仅用了一年零十个月(据华大经验,一个大科学计划如果执行期超过一年,90%+会烂尾),期待!

 

肖老师报告结束,赵老师总结说科学研究就应该把审美心(aesthetic)、好奇心(curiosity)及同理心(empathic)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赵老师还援引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理念,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只争朝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向不忘初心的肖老师学习!向年过七十还站在生命科学一线指导工作的赵老师学习!


吴浩

20241 13 日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